6月26日,我省召开“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‘好品金融’品牌”工作座谈会。会议公布了2025“好品金融”典型案例和产品评选结果,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获评2025好品金融“金融服务创新典型案例”。会上,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、副行长王富全作为“金融服务创新典型案例”获评代表作交流发言。
为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,精准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堵点,近年来,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按照省分行安排部署,聚焦投贷联动,首创科技金融投(保)贷融资模式,着力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通道,支持初创期、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,取得积极成效。
聚焦多方痛点
推动实现风险收益有效平衡
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、高风险特点,对于以收取贷款利息为主的银行来说,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。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来说,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分享企业高成长、高收益,但前期需要实际资金投入,且投资规模受自身资金实力限制。
针对“银行机构不敢贷、投资机构看不清”这一长期困扰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,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精准聚焦多方痛点,创新突破投贷联动,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金融投(保)贷融资模式,引入投资机构、担保机构、保险机构参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联动,推动实现科技金融风险收益有效平衡。
发挥部门合力
推动实现支持政策提质增效
优化完善政策机制。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会同市科技、财政、市委金融办等部门深入金融机构、科技企业开展调研,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机制,从最初仅有投保贷模式和贷款贴息,逐步升级到投保贷、投贷、跟贷、保贷4种模式联动、财政贴息贴保叠加的“4.0版本”,持续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投贷新动能。
宣传解读支持政策。会同市科技局在崂山区、高新区等科技型企业密集区市,开展科技金融投(保)贷区市行活动和各类路演活动8场,覆盖科技企业、合作机构超300家。
健全推动督导机制。将科技金融投(保)贷纳入货币信贷政策月度督导评估,推动银行加强组织推进、实现重点突破。
搭建合作平台
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
科技金融投(保)贷融资模式为投资机构、担保机构、保险机构、银行机构和科技企业五方搭建起开放共生、合作共赢的平台,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有关工作先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、省分行、青岛市政府办公厅、新华社等宣传推广。
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有效解决。突破抵质押物制约瓶颈,将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融资支持,融资难问题得到积极改善。截至2025年5月末,已累计为1188家次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58.9亿元。同时,通过优惠贷款利率、担保费率以及财政贴息贴保,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
投资机构灵活程度大幅增强。投资机构前期无需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,通过期权模式即可分享企业成长收益。同时,期权模式赋予的投资犹豫期,使投资机构有更高的灵活度,便于跟踪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。
银行机构信贷风险显著降低。银行贷款不仅可以有效支持科技企业,且贷款风险具有“企业+担保+投资”三重保障,风险由银行机构更多转移至投资机构,风险偏好和收益匹配更加契合。
担保保险机构撬动作用提升。担保和保险机构作为参与各方的纽带,通过履行担保增信责任,有效发挥放大撬动作用,助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。
下阶段,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,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工作要求,守正创新、锐意进取,着力打造覆盖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、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,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青岛金融力量。
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